本文首发于:微信公众号"橡叶谈"
首先向:铁托元帅、"瓦尔特"们、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致敬!!!
【资料图】
不屈的南斯拉夫人民万岁!!!伟大的不结盟运动万岁!!!
注意:
1:模型类评测照片多用微距镜头拍摄(并非使用了"放大镜"),很多还采用了景深合成技术;请勿对照片做任何概念化的想象。
2:因法国、德国、南斯拉夫 3个版本的S35差异不大,因此一并评测;南斯拉夫版S35为单辆装限量版。
3:S35的内外细节可参考本站视频 /video/BV13f4y1U7J2
法国 S35坦克 参数及详细介绍,请看以下链接(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)
德国 缴获 S35 35S739(f) 参数及详细介绍,请看以下链接(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)
南斯拉夫 S35 6磅炮版 参数及详细介绍,请看以下链接(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)
索玛 S35 中型坦克简介:
S35中型坦克(骑兵坦克),由法国施耐德的子公司索玛生产。S35车体为4块铸钢件经螺栓固定而成,正面、侧面装甲厚度均大约等于40mm、炮塔正面更达到了56mm;而同期坦克几乎都是多块装甲铆接而成,装甲厚度很少超过30mm。S35装配的47mm炮可在1000米的射程内击穿当时所有德国坦克;而同等距离下,德国坦克只能给S35挠痒痒。S35采用诸多先进设计及工艺,是30年代公认综合性能最好的中型坦克。
但是因法国落后的战术思想,无法发挥出S35的潜力。法国沦陷后,德国缴获了大量的S35,修改了指挥塔之后定型为35S739(f);除了补充到德国的装甲部队中,还分配给意大利、匈牙利、保加利亚等轴心国使用。
南斯拉夫 索玛S35 的来源:
在德军攻陷南斯拉夫后,将一批法国战役中的“战利品坦克”投入到治安战中,但在与游击队的交锋中屡屡损失,国防军第202装甲营甚至有一辆索玛S35被游击队俘虏。至1944年底,这辆S35不仅性能完全过时,弹药也几近告罄;为维持战斗力,南斯拉夫游击队掌控的希贝尼克维修厂对它进行了一次火力升级。
游击队的工程师将S35原来的47mm炮替换为一门英制6磅炮(口径57mm),它来自一部战损无法修复的英国AEC 装甲车。为容纳这门尺寸大得多的火炮,对S35的单人小炮塔进行了延长处理,方式也相当简单粗暴:在正面焊接了一个方形结构以固定耳轴,并为火炮后坐留出空间。其后的经历不详,可能在与德军的交火中损失。
南斯拉夫 索玛S35历史照片,可见炮塔前部的方形结构及德式指挥塔
封绘、封底就是说明书
法国S35盒子里的全部内容
法国水贴很丰富
德国S35盒子里的全部内容
德国水贴
南斯拉夫S35(单辆装限量版)盒子里的全部内容
极其罕见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水贴
3D打印树脂件:南斯拉夫S35炮塔的方形结构
金属炮管:英制6磅炮
树脂件与金属炮管组合效果
3个版本的PE完全一样,PE1为德式指挥塔舱盖
板件整体:法国版没有红圈的德式指挥塔、德国版没有蓝圈的原装指挥塔
上部前后、下部左右,4块铸钢件组成的车体
车体上部的2块铸件:前部为乘员舱、后部为动力舱
线条优美的铸钢装甲,比同等厚度的铆接装甲防弹性能更好
底盘为左右2块铸件,前后拖车环直接开在底盘上
行走系统,悬挂形式与35(t)类似、中间为侧裙
S35奇特的无诱导齿履带,路轮与拖带轮的橡胶缘均有中间突起,这个突起与履带板中间的凹槽吻合
红圈处为前2组悬挂(8个路轮)的润滑油加注口
红圈处为第9个路轮独立的润滑油加注口
炮塔顶部
法国原装指挥塔顶部为弧形且无法开启,德国缴获后为了符合德国战车标准,削平了顶部并增加左右开启的舱盖
南斯拉夫的S35是从德军手中缴获的,因此也是德式指挥塔,前文的历史照片中清晰可见
2种指挥塔的细节线图
车体右侧外挂储物箱、挂在车尾右侧的帐篷、47mm炮
滑块开模的空心炮管
巨大的排气管、同轴机枪、车灯、铁锹等
直接从动力舱中上部引出的超长排气管
类似玛蒂尔达的排气管布局,很适合用掉漆液+天然土做出锈迹和烧蚀效果
车尾的拖钩、尾灯
点赞:
1:南斯拉夫S35是橡叶喜欢的冷门型号。
2:分模合理,细节、组合度优秀。
3:塑料软硬适中,方便打磨。
槽点(比较明显的缺点):
暂未发现
挑骨头(不太明显的缺点):
前后4个拖车环直接开在了底盘上,如果能单独分件就好了
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以及二维码,多谢!
关键词: